纬来体育官方

  • 进入旧版
  • 院长信箱
  • 监督举报
  • English
  • OA系统
  • 办事大厅
教学教务
当前位置: 纬来体育官方 > 通知公告 > 教学教务 > 正文

温州医科大学、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首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通知

来源: 作者: 浏览次数: 发布时间:2020年12月29日

各学院(部):

为认真贯彻教育部高教司和浙江省教育厅文件要求,以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《关于举办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通知》(高学会[2020]107号)和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《关于举办浙江省第一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通知》(浙高教学会[2020]12号)精神,聚焦教学创新,推动我校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,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,学校决定举办首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。现将相关工作部署如下。

一、大赛主题

推动教学创新 打造一流课程

二、大赛目标

(一)落实以本为本。强化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,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,优化教学目标,设计教学内容,创新教学方法,改革考核方式,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学习革命。

(二)推动教授上讲台。倡导教师“回归本分”,推动教授走进本科生课堂,引导教师热爱教学、倾心教学、研究教学,潜心教书育人,成为德高、学高、艺高的名师,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。

(三)推进智慧教育。提高教师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,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智慧教育新形态,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模式改革,推动信息化手段服务高校教育教学。

(四)强化学习共同体。发挥基层教学组织的作用,鼓励高校以教研室、课程组、教学团队等基层教学组织为基础,建设学习共同体,形成传帮带机制,开展教学研究与指导,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。

(五)引导分类发展。引导各类高校顺应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的多样化发展趋势,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教学新要求,

结合教师教学发展的不同特点和发展实际,推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分类发展。

三、参赛对象

承担仁济学院本科生一线教学的在职教师,师德高尚,爱岗敬业,主讲教师近五年对参赛的本科课程讲授3轮及以上。以个人或团队形式报名,鼓励以团队形式参赛,团队成员包括1名主讲教师和不超过3名教师团队。

四、比赛名额分配

每个学部择优推荐正高级、副高级、中级及以下职称教师各1-2人(或1-2个团队)参加校赛。

五、赛程安排

比赛活动分为学院(部)初赛、学校决赛两个阶段。学校决赛之后,将择优推荐正高级、副高级、中级及以下职称各1人(或1个团队)参加省赛。省赛后根据评审结果选取9名获奖教师参加全国赛,其中浙江大学3名,其他本科院校6名;正高级职称教师不少于1/3。

(一)学院初赛

各学院(部)要积极组织本院教师的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,原则上符合参赛条件专任教师均可参加,选手年龄不限。鼓励教学效果优良和创新明显的教授、副教授和讲师职称的教师,以及曾获校级和省级讲课大赛奖励的教师积极参加,优先推荐。

(二)学校决赛

学校按文件要求开展决赛,择优遴选教师参加省赛。校赛初定于3月初开展,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。

校级比赛环节主要包括网络评审和现场评审两个环节,具体详见附件1。

1.网络评审

参赛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将课堂教学实录视频、课程教学创新成果报告等材料上报学校,学校将组织专家进行网络评审。其中课堂教学实录占总成绩的50%,课程教学创新成果占总成绩的15%。根据网络评审结果确定入围现场评审教师。

2.现场评审

现场评审以教学创新设计汇报为主。参赛教师结合教学大纲和教学实践,全面说明整门课程的设计思路,突出教学改革与创新,展示相关过程性支撑材料。汇报时间不超过15分钟,专家评委提问交流时间不超过10分钟。教学创新设计汇报占总成绩的35%。网络评审成绩带入现场评审,按总评成绩确定奖项。评分标准详见附件2。

五、奖项设置

校级比赛设个人(团队)奖、专项奖、基层教学组织奖和优秀组织奖。

1.个人(团队)奖。按组别分设特、一、二、三等奖。三等奖以上获奖教师可优先获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资助。

2.专项奖。根据作品特点遴选出教学活动创新奖、教学学术创新奖、教学设计创新奖等专项奖。

3.基层教学组织奖。对有效促进教师教学成长与发展并获得良好成绩的基层教学组织,授予“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奖”。

4.优秀组织奖。对积极推荐教师参赛并获得良好成绩的学院(部),授予“优秀组织奖”。

六、报送材料要求

1.申报书。参赛教师基本情况、课程教学创新情况等,详见附件3。

2.课程教学大纲。课程教学大纲需反映参赛教师教学思想、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特色,格式详见附件3。

3.课程教学创新成果报告。课程教学创新成果报告应基于参赛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与反思,全面体现课程教学的创新成效,注重体现以下三方面内容:第一,明确说明课程教学创新解决了教学中的哪些“痛点”问题,注重问题导向;第二,突出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贯彻“以学为中心”的教育理念,全面反映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创新思路、举措、效果及反思,注重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;第三,通过基于数据、案例等证据的可靠分析,说明问题解决的情况和效果,并分析其推广应用的价值。课程教学创新成果报告须有摘要约300字,正文字数不超过4000字。

4.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及相关材料。实录视频为参赛课程中2学时的完整教学实录(约90分钟的1个视频或分别约45分钟的2个视频,视频格式标准详见附件3)。实录视频须在真实的高校课堂环境中录制,有参赛主讲教师出镜、有师生互动的镜头,能够充分体现“以学生为中心”的教学创新,严禁“表演式”课堂。相关材料包括课堂教学实录视频信息表(详见附件3)、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内容对应的教案和课件,以及其他有助于表明课堂教学内容、教学过程、教学效果的材料。

参赛教师提供的相关材料(申报书除外)和现场汇报环节中不得出现参赛教师姓名及所在学校等相关信息。

各学院(部)于12月31前将《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首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申报书》电子稿和纸质稿上交,1月10日前将课程教学大纲、课程教学创新成果报告、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内容对应的教案和课件等相关材料电子版上报。1月20日前将课堂教学实录视频、课堂教学实录视频信息表等相关材料的电子版发至2718127612@qq.com邮箱。课程教学大纲、课程教学创新成果报告、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内容对应的教案、课堂教学实录视频信息表纸制稿报送至教师发展中心(教育督导与教学评估中心)。

联系人:林瑾、闵顺琴、刘佳,联系电话:0577-86680222,657560、686277。办公地点:同仁楼7A110办公室。

‍附件:

1.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《关于举办浙江省第一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通知》

2.首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评分标准

3.首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申报材料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 温州医科大学教师发展中心、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20年12月28日

附件:

附件1:省厅通知2020年12号文件(高教学会关于举办第一届浙江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通知)(1).pdf

附件3: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首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申报材料.docx

附件2: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首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评分标准.docx

联系我们

  • 联系电话: 0577-8669 9388
  • 学院地址: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
  • 学校邮编:325035
  • 招生电话:0577-866 82000
  •      0577-866 89885

学院招生微信

学院官方微信

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 版权所有 浙ICP备11012900号
技术支持:麦拓科技